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释放重要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让古老的中医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通报!8人被...
张伯礼:“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自明年元旦...
中方办宴,普京与中方高层并排入场,...
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
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驱动高水平对外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由“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主管。由《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主办。由国源智库国际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联办。
本网编委会,是由国家部委领导和公检法系统专家,新闻媒体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本网以立足政法,宣传法制。弘扬正气,鞭挞丑恶。
开阔视野,警策人生。刊登各类法学理论,探索依法治国。本网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政法,纪检,监察,律协等相关部门协作;新闻信息互传联动。
办公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
投稿邮箱:f z l b w l @163.com

 

本网站声明
本网信息员闫海生,编号为:fzxwbwoo16号,采编证丢失,特此声明公告作废。
《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2019年6月1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只问学历出身不看能力水平,如何击退求职路上这只“拦路虎”?
 发布时间:2024/3/6 浏览次数:120

来源:世界华人报

求职路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遭遇过学历歧视,非985、211、“双一流”不能报考、非研究生不能申请、职校生简历无法通过初审等等,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只认第一学历出身,“只认学历”的刻板印象,正加剧着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困难,如何消除“学历出身论”,让就业机会更公平?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开出“药方”。

企业层层加码

学历出身成隐形歧视

我国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均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但是现实中,学历歧视依旧广泛存在,原因为何?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学历歧视也反映了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脱节。“刚毕业的求职者专业能力不符合企业所需,使得一些企业片面地在学历上‘层层加码’。”
“就业歧视往往并不出现在招聘文件中,而是隐性存在,但这也是不应该的。”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从个体长远发展来看,学历只是决定了第一步,后期经过自身努力,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因此学历不可一概而论。

消除“第一学历”歧视

促进机会公平

虽然教育部明确指出没有“第一学历”概念,但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存在对“第一学历”的刻板印象。如何破除对学校“出身”的显性和隐形限制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接受《科学中国人》杂志采访时表示,一是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着重对招生歧视、就业歧视作出更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制订更加明晰、更为严格的处罚性条款;二是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消除学生档案、求职简历“第一学历”概念;三是加强督查检查,全面清理纠正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出台的唯学校“出身论”不合法、不合理规定及做法;对涉及违法的,坚决依法查处;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出身”选人用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建议规范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定性,对在招聘过程中存在针对教育类型、学历层次等进行差别化对待行为的单位机构严肃问责。

打破公务员报考限制

让职校生有更多选择

目前,大部分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岗位招录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职校毕业生不能参加招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需要扭转职业教育的升学导向,大力培养能够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建议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坚决取缔任何形式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
也有代表指出,应该让更多职校学生通过大学对口招生计划进入高校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建议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加“双一流”大学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招生计划。在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双一流”大学安排计划时,应向对口高职本科适当倾斜,让更多初中优质学生进入职高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并顺利考上优质高校。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供稿 





 
人民网 |  中国网 |  新华网 |  中国新闻网 |  新京报 |  中国法学会网 |  中国政法大学网 |  民主与法制网 |  最高检察院网 |  最高法院网 |  公安部网 |  司法部网 |  国务院法制办网 |  国家新闻办网 |  中央宣传部网 |  中国网 |  中央台央视网 |  光明日报 |  经济日报 |  人民法治 |  记者观察 |  中国反腐法治网 |  北京天一堂医药科技研究院 | 

关于本站 - 广告刊例 - 战略合作 - 区域代理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 
主管单位: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京公网安备1101110212025号

版权所有:北京五湖四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制新闻联播网   投稿邮箱:
fzlbwl@163.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财富广场写字楼501室